失眠症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病症睡眠障碍是失眠症的 主要表现可分为初段失眠(入睡困难)中段失眠(睡眠浅、 易醒)末段失眠(早醒)也可为多梦、恶梦、无睡眠感、睡后 不解乏等。上述症状亦可混合存在[1] 。睡眠障碍达到一定 程度(每周至少3次并持续1个月以上精神活动效率下 降妨碍社会功能等)即可诊断为失眠症。失眠症的治疗主 要有药物和非药物两种方法。药物治疗虽作用确切见效 快但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和依赖性且停药后易反弹。为此 我科在失眠症内科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脑电仿生电刺激治 疗取得满意效果。
1 对象和方法
1.1 对象 选择2006年4月~2007年9月在我科的住院 患者54例全部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标准与诊断 指南第3版(CCMD-3)失眠症的诊断标准[2] 。且排除严重躯 体疾病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随机将54例患者分为单纯性 药物治疗组(对照组)和药物治疗基础上使用脑电仿生电刺 激治疗组(实验组)。其中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3例年龄 47~72岁平均年龄61岁实验组男性25例女性2例年 龄49~74平均年龄62岁。
1.2 方法
1.2.1 对照组按内科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常规药 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。 1.2.2 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采用 CVFT-MG201型脑电仿 生电刺激理疗设备。原理为:数字频率合成技术产生仿生物 电刺激电流经皮刺激小脑顶核改善脑部血液循环。操作如 下:患者取舒适卧位或坐位用酒精棉球清洁局部后打开电 源开关LCD 显示器点亮仪器即处于准备状态。将一次性 使用的随弃式心电电极片粘贴于患者双侧耳背乳突处将标 准刺激线夹持器固定联于电极贴片的金属钮上并将标准刺 激输出线插头插入标准刺激输出端口启动按钮进入刺激状 态计时器倒计时至0时自动切换到准备状态蜂鸣器提示 完成刺激。每次30min每天1次同时指导患者闭眼休息 尽量放松使睡眠得到改善。
1.2.3 评定标准:4周后评定疗效采用国际统一睡眠效率 值(简称睡眠率)公式及 WHO 颁布的睡眠检测法对睡眠质 量的分级评定疗效。睡眠率=实际总睡眠时间/睡在床上的 时间×100%。睡眠质量分为 V 级[3] 。I 级:睡眠率70%~ 80%睡眠尚可;Ⅱ级:睡眠率60%~70%睡眠困难;Ⅲ级: 睡眠率50%~60%睡眠障碍;Ⅳ级:睡眠率40%~50%中 度睡眠障碍;Ⅴ级:睡眠率30%~40%严重睡眠障碍。治疗 效果证定标准:痊愈:症状消失睡眠率达70%以上停服安 眠药;显效:症状缓解睡眠率达65%以上停服安眠药有 效:症状改善睡眠率达55%以上停服安眠药;无效:症状无 改善睡眠率在40%以下仍服用安眠药。
1.2.4 统计分析:采用 SPSS11.0进行数据的整理和统计分 析t 检验作两两比较经χ2 作率的统计分析P<0.05具有 统计学差异。
2 结果
见表1。经过4周共28次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后实验 组总有效率为88.87%对照组70.37%。经χ2 检验两组 差异有显著意义(P<0.05)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。
3 小结
应用脑电仿生电刺激电流经皮刺激小脑顶核可使毛细 血管通畅微循环改善可直接抑制缺血后的脑血管炎性反 应减轻缺血性脑损害利于损伤脑组织生理功能恢复使症 状减轻或消失[4] 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。本研究通过对54 例失眠症患者的比较分析发现药物治疗基础上再应用脑电 仿生电刺激治疗能显著缩短患者的睡眠潜伏期大大延长 了总睡眠时间且效果优于单纯用药物治疗。通过4周后的 疗效分析实验组在总有效率上高达88.87%也明显优于对 照组。值得在临床上推广。
参 考 文 献 1 张明园主编∙ 精神科手册〔M〕∙ 上海:上海科学出版社1999. 232-234∙
2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∙CCMD-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〔M〕∙第3版∙济南: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.118∙
3 游国雄竺七秀张可经主编∙ 失眠与睡眠障碍疾病〔J〕∙ 北京: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.74∙
4 毛雅君等∙电刺激小脑顶核综合治疗颅脑损伤34例观察〔J〕∙ 现代康复20015(8):101∙
来源: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21卷第7期